今天借着曼联,嗯还有国安的比赛聊聊补时吧,这个事关中国足球“坏习惯的养成”。
根据足球竞赛规则,在每半场比赛中就以下情况所损失的所有时间应予补足:①替换队员;②评估队员的伤势;③将受伤队员移出比赛场地进行治疗;④浪费的时间;⑤任何其他原因。然后,最后一句很重要:补时的长短由裁判员自行酌情决定。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我们并不能依据某个具体数据就评价裁判员的补时是否存在错误。所以,这一环节人为掌握的空间挺大,自然也比较容易展示“民族性格”。先罗列几场典型比赛的实掐数据吧。
2014年9月21日,莱斯特城5-3胜曼联。由于下半场产生了5次进球庆祝,其中又含有2粒点球,主裁判克拉滕伯格令助手举起了补时6分钟的牌子。最终,在这6分钟里,比赛的净打时间为4分11秒。
2014年9月20日,北京国安2-1胜天津泰达。在没有太大中断的情况下,郭宝龙决定补时4分钟在中超裁判中已属果敢。但是,看看球员们这4分钟都干了些什么,净打时间居然只有28秒。由于实在说不过去,郭宝龙又补了将近50秒,勉强将补时阶段的净打时间凑够为1分钟。
当然,对整场比赛净打时间最大的贡献通常在于球员对裁判决定的尊重态度。像莱斯特城对曼联这场比赛的系列争议若是发生在中超赛场,不补个20分钟应该很难挽回损失。2014年7月30日,长春亚泰2-2平北京国安。这场比赛出现了著名的手球+点球+延时红牌事件,从9分30秒手球发生到最终14分30秒执行点球,此单一事件就耗去宝贵的比赛时间达5分钟。但上半场,第四官员补时举牌仅3分钟,而最终本场比赛官方提供的全场净打时间为46分26秒。如果每遇围攻便细心掐算,这样的情况在中超赛场非常普遍。
说个稍久远而著名的事儿吧。话说在2010-11赛季英超联赛第33轮,阿森纳1-1战平了利物浦,这场比赛因为补时长而且发生的事情多而变得名噪一时。
90分钟时双方战成0比0,由于下半场卡拉格受重伤耽误了不少时间,第四官员举牌补时8分钟,让我们看看在这最后的时间里到底发生了多少事。第3分钟,阿森纳疑似点球,至少被撞倒的前锋肯定这样认为;第6分钟,阿森纳真的获得点球,范佩西罚中;第9分钟,利物浦获得罚球区线上的直接任意球;此任意球罚出后击中阿森纳人墙手臂,裁判未予理睬;但2秒钟后,埃布埃推人,利物浦获得点球,将近第12分钟,库伊特主罚命中,比赛随即结束,双方战成1比1。其间裁判还忙里偷闲发了三张黄牌。裁判如此作为就连英超教练都略感受不了,温格赛后走向主裁判进行讨教。
举牌8分钟,实际补了12分钟,此夸张行为在赛后引起了很大争议。但凡事就怕较真儿,我拿着秒表对着直播录像认认真真地掐了一下这12分钟的净比赛时间,结果让我自己也有点意外:4分50秒!前40秒,实际的比赛只有一个角球,耗时2秒多;第一个点球从利物浦犯规到进球后利物浦中圈开球,总共流逝了接近2分钟的时间,其间真正的比赛时间只有罚点球那一刹那;利物浦获得罚球区外任意球的时间是补时第8分42秒,此后实际的比赛时间只有罚任意球和点球的过程——短短5秒钟。
根据高端赛事9:7甚至9:6的“毛净比”,裁判甚至还应该再补一会儿才对。但由于最后阶段悬念多事情多,大家都没觉得枯燥乏味,以至于第一个点球罚完,两位解说员都认定比赛一恢复马上就会结束。如果裁判在8分十几秒的时候吹停比赛,恐怕不会遭到任何质疑,而这正是中国裁判重压之下的小心思。其实,竞赛规则中的裁判指南部分对举牌补时是有进一步说明的。严格来说,那并不是补时时间,而是“最短补时时间”,裁判可以根据需要继续增加。捧着手表一看到时就在场边大呼小叫,完全是不懂规则的表现。
净打时间是衡量一场比赛实际强度的重要参考指标,亚足联一直希望把60分钟作为顶级赛事的及格线。而在中超,这个数据基本上是在50分钟上下,几乎每轮的最短净打时间都不足半场。有时候球员围住裁判,我也不知道他们是真生气了还是另有原因。毕竟这样做一来可以为失利转嫁责任,二来也可以停下歇歇喘口粗气。如果按比例拓展,中超比赛要想达到净打时间60分钟的及格线,每场比赛都应该让英格兰裁判来好好抻抻,补个18分钟大概比较合适。
文章来源“懂球帝”